花的使者(遇见)

发布时间:2024-06-05 05:18:48 来源: sp20240605

  春末的浦江,江水清清。微风吹过,小桥的一弯倒影抖了几抖,也把一阵花香抖落而来。循着花香,竟踏进了一间工厂。

  一进门,湿润的空气扑面,花香更浓郁了。银白色的货架上,一排排花束如繁星缀满空间。工人们正熟练地剪裁、捆扎,把花枝包装成精致的花束。哦,原来这是一家生产“美”的工厂。

  “接下来要上一个我们家的新品!”一阵充满活力的声音打破了宁静。循声看去,柔和明亮的补光灯前,一个小姑娘正手捧鲜花直播。她声音清脆,向屏幕彼端的观众介绍细节——如何下单更优惠,如何搭配,如何醒花……一侧的中控台,正实时显示直播画面和数据。“看这束郁金香,是不是特别美?”主播轻轻嗅了嗅。高清镜头下,娇艳欲滴的花瓣、慕斯蛋糕一般的质感,被捕捉得淋漓尽致。随着新品的亮相,直播间数据也陡然攀升。

  可是,有谁能想到,镜头外,这些娇美的花朵大多出自六七旬老人之手。主理人薛勇在教会老人们种花养花上,可是投入了不少精力。早年,薛勇在广东经营灯具生意,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在老家门前随手种下的几株牡丹,被一位上海游客相中。这件事触发了他的灵感,何不在家门口做一份“花的事业”呢?

  回到村里,厂子建起来了,招人时却面临一个难题: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,留下的多是老人。老人们爱种花,也能吃苦,但固执地采用传统方法,效率低,品种单一。看到如此年轻的薛勇,他们并不相信他能带着大家赚到钱。

  薛勇决定把科学的方法展示给老人们看。如何引进外来品种,如何选择土壤,如何给花做营销……几年时间里,他手把手教老人们种花,根据每个员工的兴趣和特点,巧妙地安排工种。有的大爷力气大,就去花田锄草;有的大娘心细手巧,就做花束的修剪包装。

  一来二去,薛勇种花种出了名堂。老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“花师傅”。

  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花的巧思不只是“花师傅”一个人的功劳。有位顾客长年下单买花,终于找机会要到了薛师傅的微信。“薛哥,你家的线上业务做得还是太窄了,需要拓展,我推荐一个专家帮帮你吧!”顾客推荐的,原来是自己的姐姐,在杭州的大公司专业做直播业务,定期来友情助力薛勇的花经济再上台阶。“我嘛,只能算半个‘新农人’,比父辈强一点,但确实离先进水平还有差距,要多学习。”薛勇说。就这样,鲜花成了媒介,店主与顾客有了不一样的互动。

  五月正是花朵盛放的季节。工厂不远处,一千五百亩花海如织如锦,恍如天边流淌的晚霞落入田间。眼下,芍药和玫瑰开得正盛。一朵朵鲜花,宛如精致的舞者,在微风中摇曳。花瓣层叠,色彩斑斓,白的如雪,粉的似霞,红的胜火,美得让人沉醉。花海常年对外开放,游客们穿梭其间,或低头轻嗅花香,或驻足拍照。孩子们嬉戏追逐,笑声在花间回荡。

  我来得真是时候!不忍浪费如此美景,便打开手机搜索直播间,当场下了一单“落日珊瑚”芍药花。我想把这春日的浪漫延续得长一点、再长一点。

  次日,我从浙江浦江返回北京。惊讶的是,花儿几乎与我同时抵达家门口。不禁感慨现代高速物流,让美好的事物打破时空的界限,传递到每个角落。据薛勇介绍,花束从工厂送往江浙沪地区,一般走陆运;送往更远的地方,则要空运。遇上热天,还要加冰袋。如今,鲜切花的冷链物流如同一条严密的“美丽守护线”,采摘、预冷、分级、包装、运输和储存,将鲜花从田野的怀抱,迅速、完美地送达千家万户。我打开包裹时,花束还新鲜得滚动着露珠。

  我顾不得归置行囊,连忙把这束花插进透明的花瓶里。不懂养花的我,生怕怠慢了它,小心翼翼地灌水观察。听闻,“落日珊瑚”最美妙之处在于它绽放的过程。我开始留意它每天的色彩变化,并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来。

  第一天,它还是含羞的花苞,内藏着无尽神秘。第二天,那些紧紧闭合的花苞次第张开,似有抵挡不住的力量喷薄而出。第三天,花朵开始呈现橘红色,鲜艳而独特。第四天,花瓣伸展得趋于宽阔整齐,外瓣近圆形,每一片都像是用细腻的丝绸编织而成……一天又一天,“落日珊瑚”似乎也在回应我的期待,绽放得隆重而热烈。

  终于,黄昏漫卷花瓣。花朵逐渐由橘色变为浓烈的黄色,落日西沉的景象仿佛被“烙印”在花瓣上,一天中最温暖绚烂的时刻熔铸进了花蕊里。浦江那日所见的花海,一瞬间浓缩在我的一方小小阳台上。

  “在心田里种花,人生才不会荒芜”,这是直播间的介绍。“花师傅”薛勇恰如“花的使者”,将一粒种子培育成一个花苞,跨越千山万水,盛开在我眼前,绽放在我掌心。而我内心也生发出继续传递这份美丽的使命感,在美好的日子里,为亲朋好友,送去一份来自田野的温柔问候。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4年06月01日 08 版)

(责编:袁勃、赵欣悦)